剪裁、镶边、熨烫印花图案、包装、封箱……经过十几道细致的工序,一件漂亮的民族服装就缝制出来了。在黑横村梅多赛青民族服装加工厂,缝纫机的“嗡嗡”声不绝于耳。
2015年,黑里亨村积极动员手艺人加工民族工艺品,从县扶贫部门获得185万元,成立了这家加工厂,主要生产民族服饰、马饰、帐篷等。如今,每天都有数百件衣服、几十顶帐篷从这里运到周边县区,甚至出口到西藏、云南等地。
52岁的Duo Zhi来到工厂工作了3年,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一名技术员。他说:“现在我一个月能拿到两千多块钱,年底分红一万元。这个家庭已经脱离贫困好几年了。”
目前,Horiheng村已经建立了6个经济实体,最早的是2013年青海省成立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。牧民入股,草原转让,建立欧拉羊繁育基地。四个贫穷的家庭被分配去放牧。有252户,1162人投资牧民。
购买了29台牛奶分离器、酸奶机和分析仪,注册了“羊山”商标;建设全县最大的汽车维修城…
“2019年,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2512万元,贫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79元。”右甘宁镇党委书记万马本说:“我们将把扶贫巩固与农村振兴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结合起来。”